【媒体看检察】凤凰网:榆林市人民检察院为优化营商环境添新翼
“一直以来,榆林市人民检察院立足职能,多措并举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张树梅在接受凤凰网陕西专访时说道。
榆林市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检察官张树梅接受凤凰网陕西专访
近年来,在依法保障和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中,榆林市人民检察院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榆林市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检察官张树梅也一直坚守在自己岗位。她守着三尺公诉台,在近七年时间里,办理各类案件200余件,出庭公诉上百余次,无一错案发生。
准确把握法律界限 助力企业赢得未来
榆林市人民检察院严格把握法律界限,注重办案方式方法,积极践行“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慎重适用羁押性强制措施,着力维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力求做到办案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
“我们严格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等法律原则,严格区分罪与非罪、民营企业经营者个人犯罪与单位犯罪,坚决防止把经济纠纷作为犯罪处理,坚决防止该立不立,不该立乱立、久侦不结以及选择性执法等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发生。”张树梅告诉凤凰网陕西,在办理涉民营企业案件时,榆林市人民检察院慎重适用逮捕等羁押性强制措施,慎重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财产性措施。对罪行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主观恶性不大的,具有法定、酌定从宽处罚情节的,积极挽回损失、认罪认罚的,依法提出从轻、减轻处罚的量刑建议,防止因执法不当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接下来,我们会主动适应刑事犯罪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区分案件性质、证据情况、犯罪情节和危害,坚决落实‘少捕慎诉慎押’ 刑事司法政策,提升办案质效。”张树梅表示,榆林市人民检察院将自觉推进涉案企业合规管理,积极提出企业合规建设的意见和建议,防止不捕了之、不诉了之、撤案了之,做好“后半篇文章”,助力民营企业留住青山、赢得未来。
聚焦知识产权保护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灵魂,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知识产权战略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榆林市人民检察院依法严厉打击假冒注册商标、假冒专利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不断提升打击侵权假冒行为的力度和精准度,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高压态势。
“我们重点查办了一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今年1月至今共受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20件51人,批捕6件17人,提起公诉6件19人。”张树梅说,榆林市人民检察院将国家保护知识产权的总体战略和最高检的具体要求落实到每一个案件办理中,切实讲好我国知识产权故事。
张树梅认真工作
“知识产权像盾一样,能够有效防止其他企业的矛。”张树梅表示,对企业而言,一方面要保护自己的产品不被侵权,另一方面也要防止自己的产品侵犯他人的权利。从长期来看,加强产权保护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应有之义,是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要久久为功、持续推进。只有不断加强产权保护,市场主体才能拥有稳定良好的经营预期,才能心无旁骛地投资兴业。
“挂案”清理护民企 监督撤案卸包袱
说起检察机关护航民营企业发展,不得不提“挂案”清理工作。榆林市人民检察院认真开展涉民营企业刑事“挂案”专项清理活动,2021 年1月至今排查出公安机关未撤案又未移送审查起诉、长期搁置涉企“挂案”21件,经清理,公安机关撤销13件,正在侦查7件,移送审查起诉1件。
张树梅对待案件从不懈怠
民营企业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开展‘挂案’清理工作,依法增强对民营经济的平等司法保护,让民营企业家放心创业、安心经营,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法治责任。”张树梅表示,当前,集中攻坚行动虽阶段性结束,但因清理难度大,部分案件仍未办结,榆林市人民检察院将持续聚焦“挂案”清理的难点痛点问题,不断查找本质原因,拿出务实举措,提升清理质效,确保取得涉企案件集中攻坚行动预期成效。同时,也会健全长效机制,提高司法效率,通过完善预防 “挂案”机制,推动“挂案”清理长效常治。
“我们将会充分发挥榆林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齐心协力,鼓足干劲,全力以赴打赢涉民营企业刑事‘挂案’清理攻坚战。”张树梅说道。
来源:凤凰网
榆林市人民检察院
编辑:段秀娇 校对:胡安辉 王瑾 审核:祝长英往期精选